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7章 吕翁

话说在唐朝贞元年间,有个叫阳城的哥儿们带着他的三个兄弟隐居在陕州夏阳山中,四个人立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誓言——不娶妻生子,过起了粗茶淡饭、简朴至极的日子,哥几个挤在同一间破屋里,倒也过得和和美美、自得其乐。每当遇到灾荒年景,他们索性躲进深山老林,断绝了与乡亲们的来往,自力更生。有时候,他们会采摘桑叶,连叶子带皮捣碎熬粥充饥;整日埋头研读诗书,片刻不停歇。家里有个忠心耿耿的老仆名叫都儿,那默契程度堪比三国时期那个爱清净的管宁。

周围的乡亲们对他们既敬仰又心疼,送来些好饭菜,他们却把门关得严严实实,转头就把食物分给了那些饥饿的鸟儿们。有一次,乡亲们偷偷在他们家门口放了几碗杂粮,他们这才肯在地上吃掉。渐渐地,他们的高尚德行传到了山东诸侯那里,人家特意派人送来了五百匹细绢以表敬意。阳城坚决不肯接受,使者接到命令必须完成任务,不能空手回去。阳城无奈之下只好把这些细绢挂在家里的墙角,连包裹都没打开过。

不久后,有个叫郑俶的正直青年,因为生活所迫报名参军却屡屡碰壁,路过阳城家门时决定上门拜访。只见郑俶面色憔悴,愁容满面。

阳城热情招待了郑俶十来天,了解到他的困境和困苦经历后,便慷慨地说:“我真心佩服你的操守,我这里正好有些诸侯赠送的东西,对我来说没什么用处,不如赠给你作为你成家立业的本钱吧。”

郑俶连连推辞,阳城却说:“既然你并非贪图便宜,又为何拒绝这份心意呢?”

郑俶诚恳回应:“先生若是真要施以大恩,我愿意在完成心愿之后,回来做您的奴仆以偿还此恩。”

说完这话,郑俶踏上了东去洛阳的路。办完事情后,郑俶拄着拐杖回到了阳城家,准备兑现先前的承诺。阳城见状,一脸惊讶地说:“兄弟,你怎么还这样啊!如果你没别的牵挂,咱们可以一起专心学习,何必要把自己束缚在我身边当仆人呢?”

郑俶闻言,感动得热泪盈眶:“如果这样的话,我真是太幸运了!”

话说郑俶这小子,读书记性实在一般般,跟着阳城混了一个多月,阳城让他钻研《毛诗》,虽然他勤勤恳恳、废寝忘食地读,但每次跟阳城讨论起来,就像把水泼到石头上一样,完全不起作用。郑俶羞愧得脸红脖子粗。阳城看他这样,笑着说:“看来你跟我弟弟一样,是个离不开书的痴汉,才会如此拼命。我告诉你,咱家附近北边有个视野开阔、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