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99章 机场传奇

1945年,纳塞里这个名字在伊朗苏莱曼(Soleiman)这个小镇上响起,他出生在这片当时还属于英国管辖下的伊朗土地上。他父亲是骄傲的伊朗人,母亲则是优雅的英国人,两种文化的交融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。

然而,命运的轮盘在1974年为他指了一个新的方向。纳塞里决定离开熟悉的伊朗,前往英国求学。他满怀希望地踏上了新的征程,期待着能在异国他乡书写自己的传奇。

学成归来后,纳塞里却发现自己的祖国已不再是曾经的那个伊朗。他对当时的伊朗国王巴列维的统治表示了强烈的抗议,结果却被监禁并被驱逐出境,更糟糕的是,他连护照都没能带走。

面对困境,纳塞里没有放弃。他前往欧洲,辗转于多个国家之间,申请政治庇护。最终,比利时的联合国难民署向他伸出了援手,发放了难民证书。然而,这份证书并没有给他带来长久的安宁。

1988年,纳塞里在前往英国的途中遭遇了不测。他弄丢了那份宝贵的难民身份文件,而据美联社报道,他的公文包在巴黎被盗,里面装着他的难民证书。一时间,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魂野鬼。

没有证件的纳塞里无法登上飞往英国的飞机,而法国方面也不愿让他进入国境。更糟糕的是,由于他没有官方文件,法国也不知道该将他驱逐到哪个国家。纳塞里的案子成了国际上的烫手山芋,英、法、比三国的官员们为此争论不休。

最终,在1988年8月,纳塞里被迫住进了巴黎戴高乐机场。他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机场生活。年复一年,他睡在机场的一张红色塑料长凳上,与机场工作人员成为了朋友。他在员工设施里洗澡,用日记记录生活点滴,阅读报纸和杂志以了解外面的世界。渐渐地,他在乘客中成了小名人,人们都知道这个住在机场的奇特人物。

1999年,那个在戴高乐机场的航站楼地下默默度过了11个春秋的纳塞里,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机——比利时授予了他难民资格。这份重获自由的通行证,理应让他踏上新的征程,但在机场与他相伴多年的“战友们”却心存疑虑,纷纷猜测这位“机场老顽固”是否会真的离开。

“我真心希望他能尽快迈出那一步,毕竟住在机场的地下,既不正常也不健康。”机场医生菲利普·巴布(Philippe Bargain)无奈地摇了摇头,他曾是纳塞里在机场里的“心理辅导员”。他补充道:“但问题是,他恐怕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,像一块在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